6月24日,第八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颁奖典礼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举行。本届大赛历时四个多月,得到了法律翻译爱好者的踊跃支持,共收到来自110个院校和单位的学生、律师、法院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司职员、翻译从业者以及自由职业者等共445名选手的答卷。大赛初赛采取笔译形式,决赛采取现场笔译、视译及口译三种形式,从多个方面考察、选拔优秀选手。经组委会评审专家认真评审,大赛共决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20名、优胜奖14名。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闵辉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颁奖典礼由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党委书记余素青教授主持,嘉宾发言环节由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屈文生教授主持。
余素青介绍了本届大赛的主办、承办、协办单位及大赛基本情况,并对各方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闵辉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华政建校65周年,学校从单科院校发展成多学科并存院校,逐渐成为人才培养与应用研究型大学,非法学学科如何依托法学学科发展又反哺法学学科发展是传统法学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依托上海地域优势,在法律翻译(Legal translation)、翻译史等方面培养了大量复合型人才。“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是翻译领域里一项重要赛事,是法律与翻译学科交叉的重要平台,成为二者联姻的典范,形成了较高知名度。他表示,高校的五大职能是国家对高校的新期待,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法律翻译者的桥梁作用更加凸显,在提升国家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道路上挑战与机遇并存。现代法律翻译学习、从业者应学习世界法律文化,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法学风采,为中国法学发展贡献力量,希望选手们可以通过比赛对法律翻译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译协法律翻译委员会主任王刚毅肯定了大赛的意义和重要性,指出“华政杯”法律翻译大赛的影响与日俱增,参赛人数逐年增加,选手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法律翻译不仅包括法律领域的翻译教学,还涉及到国家在国际法律话语权的建立,关系着我国法律实践如何在国际社会更好地传播,以及如何更好地借鉴其他国家法律理念和实践的优秀经验。
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基雄表示,“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已成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纽带和助推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进入崭新阶段,文化传播和文明推进迫切需要打破时间空间界限,把人类优秀法律文化理念引入中国。当前上海处于“四个中心”建设阶段,对法学翻译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我们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机,获奖选手通过筛选淘汰,将成为未来法学翻译的生力军。习近平主席强调法治人才的培养是法治建设的关键,大赛荟萃了很多法律人才,为推动中国特色的法律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上海外服国际人才培训中心主任陈养铃指出,现今社会懂外语的人比比皆是,但译文质量良莠不齐,既通法律又懂翻译的跨界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法律翻译大赛的举办非常有必要,能够让更多翻译人才通过平台脱颖而出,上海外服国际人才培训中心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华政办大办好翻译大赛。
屈文生指出,法律翻译活动的兴起就是早期译者为了实现救亡图存的梦想,而不仅是翻译各国律例,这些翻译活动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中国的法律翻译史既是中国强国史,也是近代中国外语教育史,法律翻译人才灿若星河,成为了跨文化传播与研究的先驱,对中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说,“培养什么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天下教育者共同思考的问题。学校联合MTI教指委、教育部BTI教学协作组及中国翻译协会法律翻译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举办“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就是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满足国家社会对法律服务、语言服务的两大需求而举办的国家级赛事,大赛既选拔学术精英和业界翘楚。如今正逢盛世,“一带一路”需要大量掌握沿线国家当地法律和语言的复合型人才,译者需要具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
嘉宾发言环节中,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郭伟清强调了清末和当下两个时期内,法律翻译对司法工作开展的积极意义。在过去,法律翻译者为西方法律的引入、借鉴和移植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法制转型及司法改革。新形势下法律翻译应与司法工作协同共进,让法律翻译服务大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他介绍说,2017年5月上海召开了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明确了上海新形势下发展目标,这些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司法工作的密切配合。新时期司法工作者需要增强国际视野,引进、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的先进经验,推动区域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希望未来法律翻译与司法工作的协同发展可以突出三个结合,即实际问题与前沿问题相结合、继承传统与创新形式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司法实务部门与法律翻译培养院校应加强合作,为法律翻译人才提供有力的实践保障和鲜活的国际素材,建设好人才蓄水池。
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委员阎锐博士从立法工作角度分析了法律翻译对立法工作的贡献及其在新时期下应达到的新要求:国家层面上,在经贸交易无国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贸易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法律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方层面上,上海自贸区建设工作需要与具备国际标准的法律及法律制度接轨,上海在制定相关法律条例时需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吸取教训。中国对外国立法经验借鉴有需求,同时外国对中国立法工作模式也非常好奇。中国法律语言具有特色性、中国法律体制具有多层性。新时期法律翻译工作者应与立法者携手同行,同向发展。
上海海事法院副院长荚振坤结合自己在执法工作实践,深感法律翻译对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重大。荚振坤以上海海事法院为例,指出每年涉外案件数占总案件数的30-40%,在法庭审判、法律适用中,工作人员经常会用到一些国际贸易规则、国际公约,对于这些法律文本的解读和中方裁判观点、咨询、意见的公开等工作也都需要法律翻译的参与。再者,国际社会对中国司法改革与发展中的动向、裁判观点及司法意见都极为关注,法律翻译者应肩负起沟通桥梁的使命。在经济社会形势飞速变化的今天,中国要从单一的借鉴转向自信的输出,积极为世界法律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希望法律翻译者关注经典,善于选择源文本,对原作和原作者都能有深入研究。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处处长、国家检察官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李宾徐在讲话中表示,法律翻译工作对推动法律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在网络赌博等新型犯罪全球化的当代,全球共同打击跨国犯罪、伸张正义,需要法律翻译的助力。此外,外国法制工作者也迫切想了解中国,各国均需通过法律翻译了解他国法律的实际运作情况,司法体制改革中的经验、不足以及教训,因此法律翻译任重道远。他强调法律翻译者要具备火眼金睛,积极担当法律事实的鉴别者、发现者和立法者,在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中寻找真相,了解各国立法、司法、执法工作的真实情况并学会甄别,在法律移植和法律翻译中保持清醒,不能盲目借鉴。
中国译协法律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沙丽金在讲话中倡导“法译兼修”,建议法律翻译者加强法律专业知识学习,增强法学修养,了解立法精神、立法目的,培养“法感”和“译感”,使表达更为规范标准。她号召高校在培养翻译硕士时要面向行业、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与行业共同关注法律翻译人才培养。
特等奖获得者、中国政法大学林海斌同学发表了获奖感言。他结合自己的实践分享了学习法律英语、翻译的经验和感想,认为“热爱”是做好一件事的最强动力,表示自己将法律翻译当作一项事业来耕耘,而不是当作一种机械的任务来应付,而“信心”则是另一必备的心理素质。林海斌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来形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希望可以在法律翻译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2010年开始举办,旨在构建全国性法律翻译竞赛平台,选拔并培养优势突出的高端法律翻译人才。本届大赛由华东政法大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和中国翻译协会法律翻译委员会联合主办,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法律翻译中心、法律翻译研究所、法律语言学研究所承办,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社、法制日报社、上海外服国际人才培训中心、英国皇家特许语言家学会中国分会协办。大赛逐渐成为国内翻译领域的重要赛事和法学翻译学交叉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在法学界、外语界及法律翻译业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华东政法大学的一张新名片。
***********************************************
我们(www.cncontractlawyers.com)提供中英文合同翻译/法律翻译服务,可代为起草和审查中英文合同。我们曾担任过北京、上海、重庆、西安、广州、东莞、深圳和珠海等地多家翻译公司兼职法律翻译,有8年合同翻译/法律翻译(含现场笔译)经验;我们也曾担任过东莞、深圳和厦门等地多家单位法律顾问,有7余年法律实务(含外企法律顾问)工作经验。
***********************************************